甘丹寺至桑耶寺徒步旅游线路
甘丹寺:甘丹寺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藏传佛教创始人宗喀巴于1409土牛年亲自筹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派的祖寺,清世宗曾赐名为永筹寺,甘丹是藏语音译,其意为“兜率天”这是未来佛弥勒所教化的世界。可见寺僧侣信奉“弥勒净土”宗喀巴的法座继承人,历世格鲁派教士甘丹赤巴即居于此寺。寺内还保存者历代甘丹赤巴的遗体灵塔九十余座,并藏有许多明代以来的文物工艺品,本寺位于拉萨市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拉萨57公里。1419年宗喀巴大师在甘丹寺圆寂,灵塔内尚存宗喀巴的肉身灵塔。他修行的山洞位于寺庙东头的致高点上,这也是一处著名的古迹,在它下面是宗喀巴的寝宫,宫内尚存有他的经书、法衣、印章等遗物。甘丹寺于1961年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桑耶寺: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美称的桑耶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距则当镇38公里,是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于公元762年开始兴建,寺院内造址于藏王赤松德赞
的出生地,藏王赤松德赞的冬宫附近由莲花生大师主持桑耶寺的建设建筑仍保持寂护大师的原设计,赤松德赞亲自主持奠基。寺院于779年建造后他把邀请印度、汉地、于闻等地僧人主持讲经弘法,梯度七名贵族家的儿子僧为其中之一,这七人因而成为西藏第一批真正的住寺僧人,梯度数年后,这七名都委任为讲师的规范师,被后人奉为西藏藏传佛教的先驱者,史称“桑叶七觉士”。桑耶寺以其殿塔林立楼阁高阔,规模庞大,融合了藏、汉、印三种风格而造型完美的建筑和题材广播,技艺高超,绘塑精—的壁画造像,以及众多木雕石刻,唐卡等文物瑰宝而驰名于世的桑耶寺周围绿树成荫,河渠萦绕,是国家级雅砻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大殿西朝东,高三层,式样别致,每层殿堂的空间很高一般5.5米到6米之间,乌孜大殿的建筑风格十分独特,大殿底层采用藏式建筑风格,中层采用汉式建筑风格,上层采用印度建筑风格。各层的壁画河塑像也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绘画河雕塑,这种融藏、汉、印合并的建筑格调,在建筑史上非常罕见的。
最经典的两座金顶寺院间的连接,在这山水之间有着历代僧人,藏民的足迹,与经幡浮影下走出了自己的最经典的旅痕。甘丹寺至桑耶寺是著名的徒步朝long8之路。百年来,身穿袈裟的喇嘛和朝long8者,在西藏高原强烈的阳光下,行走在起伏的山谷中只为达成心中的信仰。从拉萨河旁的甘丹旺破日山开始跨越大山河谷,走过高原湿地,拜访村落牧区,探寻原始的雅鲁藏布江,最后到达西藏文明的发祥地山南---桑耶寺。
甘丹寺—呀嘛多(半农半牧)—爬朗措堆(牧民)—松多(牧民)—桑耶寺
拉萨至甘丹寺坐车路程约为一个小时左右,从甘丹寺下面可以看到山腰上形成了一条小路,那条小路是朝long8者走出的通往桑耶寺的小路,一直以来当地农牧民只能依靠马和牦牛,需要四到五天的时间才能到达桑耶寺。那条古道已经成为徒步旅游者们的旅游long8路。一路上风景优美如画,青山绿水。前三天要经过达孜县境内的很多牧区。他们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钯”(意思是用牦牛毛编制成的帐篷)也不断地迁移。第四天开始进入了山南地区境内,随着海拔的下降,那里的气候也变得越来越好,风景也越来越美,而且离徒步的终点也越来越近了。
第一天:
从甘丹寺出发翻过海拔5012米的第一小山口,经过清补村,一路下坡到达海布村,往上行走约三个小时到达第一个扎营点。(亚麻多)那里海拔约4900米。
从亚麻多出发约五到六小时后,翻过海拔5200米的旭格尔拉山口(旭格拉;意思是风口山),约40分钟左右下一条陡坡,然后要经过一条山腰上的小路,就到达地图上所显示的那条河流,过河行走在一个草坡上约2小时后就到达第二个扎营点(爬朗措堆)海拔。
从爬朗措堆出发半个小时后可以看到一座小湖,当地牧民把它称为(爬朗措)传说湖里有一头的母牛和一头公牛,藏语里“爬”是母牛“朗”是公牛。从那里可以看到三条山沟,从左手起第一个沟可以通往山南地区桑日县,第二个沟可以通往则当镇,最右边的那条就是通往桑耶寺的小路。从那里进去,翻过第三个山口海拔5330米的(启迪啦)山口,翻过山口下面有两座佛眼似的小湖继续下坡进入一条山沟,那条沟当地人称为(起笔藏过)意思是那条沟就像旱獭窝一样又窄又深。走完沟是牧民们的夏季的居住点,旁边有条河,过河就是扎营点。(松多)
从松多出发沿着那条河经过茂密的林区,在途中可以看到树上挂着很多经幡的树木,传说那是当地人去世了以后,他们的灵魂去桑耶寺的必经之路的一道门,那里叫(古都)继续往桑耶寺就到达第一个村庄(枪膛村)再往前可到达诶吗龙村在这里可以雇佣手扶拖拉机,经过年故村和碧西村约一小时后到达桑耶寺。从桑耶寺坐车返回拉萨。
交通工具:
小车 牦牛 拖拉机。
旅游最佳时间:6月—11月